用东山文化,提升企业家信心指数

前段时间,我看了一些经济学家和心理学专家写的文章,他 们谈到一个信心指数的观点,即无论世界经济也好,还是中国经 济也罢,哪一个国家信心指数高了,哪个国家就会有大的发展。 我认为企业也是如此。 当下,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,经济形势都比较严峻,新冠疫情的冲击、金融的震荡、“脱钩 断链”的考验,使不少以往快速 发展的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,一些企业倒闭,不少企业家 焦虑困惑,认为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,有的想歇手收山“ 躺平”,对发展信心有些动摇。

我坐在东山大观酒店的大堂 ,翻着关于谢安和东山的史书,这里是东晋名士谢安“东山再起”之地,淝水之战率兵出征 前谢安在此隐居二十余年。我忽然想,为什么是谢安,东山的文化是什么,东山的文化对于今天的企业家同仁有何启迪?一般人们的印象中,谢安当年在东山,大多是饮酒吟诗,寄情山水。他其实在这二十余年的隐居中,完成了修炼蓄能。我将之概括为六个字:立志、悟道、 致远。

立志。

谢安一开始在宰相 府从事相当于现在秘书的工作, 做了一年多,他觉得对官场不习惯、不适应,缺乏安全感,干不出名堂,所以决定辞职回到东山。谢安到东山后做了三件事:第一件事是打造东山的家业。把东山的家业、田产、房屋都重新营造在一种新的环境中,打造丰厚家底。他的兄弟们在外当官,虽非最显贵,但有这种政治上的靠山,对于整个家族来说, 就是依托。谢安回来后对自家房屋进行了改造 ,建了一个家庙,还给亲朋好友建房子,为谢 安家业扩张和家族兴旺打下了基础 。第二件事,创办私塾学堂。他考虑到,谢家真正要长远地发展,核心是要有文化。知识和文化是当官最基本的素养,他在学堂给谢家子弟传授知识,也让聪明的乡邻子弟一并学习。在东山二十多年当中,谢安培了不少政治、军事、文学等方面的人才。第三件事,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。谢安在东山跟当地的政治、文化等各界人士建立了非常友好的关系,当地的官员几乎没有不到过东山的,跟这些人的交流在当年叫“清谈”,在清谈过程中,既交流信息、培养感情,也极大提升了谢安的知识眼界、格局。在交流互动清谈中,接触 的既有官方人士,也有儒教佛教道教的人士,还有被贬官的有识 之士,把这些人请到东山,相互切磋交流清谈,不断提升着谢安的胸襟眼界、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。我觉得这三件事奠定了谢安日后“东山再起”的基础。

悟道。

谢安东山隐居期间, 曾经有人请他去当官,但是对官场中的问题他很清楚。人心是国 家的支柱,他从中悟出“大道”,悟 出历史发展的规律。他了解东晋的基本情况,同时也对全国的形势有客观分析判断。他从长远角 度看到东晋发展的趋势,不仅考虑了国家,也考虑了整个家族。一个望族要传承下去,需要人才,要培养人,不仅要有文人,还要有“ 骑马猎物 ”的武将 ,培养面很广。其核心是要有号召力、凝聚力。一个国家要生存下去,就要以人为本;民富才会国强;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,一致对外。 这些道理在谢安“东山再起”之后都逐步得到了实施,并取得了显 著成效,最后创造了以少胜多的 “淝水大捷”。

致远。

胸怀大局,谢安在东 山一直关注着东晋的大势,关注 着朝廷的风云,关注着民族的兴衰。一旦东晋面临最危险的时候,毅然听从召唤,受命出山,勇于担当,面对来势汹汹的先秦苻坚100 万大军,精心布局,知人善任,凝聚人心,果断决战,以智慧刚勇取得了淝水大战的辉煌战 绩。正所谓“托寄山水得真趣,放怀天外极大观”。

谢安“东山再起”,我认为核心就是担当。东山的文化就是担当精神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我们 今天上东山,忆谢安,就是要弘扬 敢于担当、勇于负责、善于克难的精神力量。联系当前实际,不少 企业遇到了严峻的挑战,一些企 业举步维艰,有的企业甚至面临 生死存亡,一些企业家迷惘困惑, 在此,我想对企业家的朋友说,找 机会到东山汲取谢安精神,重拾信心指数,回忆艰辛历程,铭记创 业初心,只要精神不滑坡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企业家承担着产业、 企业、家族、员工的社会责任,一 旦企业家或企业经营者信心不 足,企业大多很难支撑下去。这也许就是李强总理重提“四千”精 神的意义所在。

东山是座圣山。特别是一 时遇到困难的朋友,来东山追思 一下谢安,洗刷一下心灵,补充 一些能量,带着东山文化,振奋精神再出发。比较顺遂的朋友带着家人,来东山欣赏曹娥江畔的湖光山色,寻觅当年先贤们留下的足迹,更可体验“诗和远方”的美好风光和快乐人生。